相信在學期間有讀到西洋史過的話,肯定會知道佛羅倫斯這個地方,因為這裡是西洋美術史終極度重要的「文藝復興」發源地。
佛羅倫斯(義語:Firenze)曾 經長期處於麥第奇家族控制之下,是歐洲中世紀重要的文化、商業和金融中心。佛羅倫斯被普遍認為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初始地,不但是許多重要文藝名人的出身地, 更擁有眾多的歷史建築,和藏品豐富的博物館。「佛羅倫斯」譯自城市的英語名Florence,而徐志摩在詩集《翡冷翠的一夜》中將此城名稱譯為「翡冷翠」,更貼近現代義大利語名Firenze的發音。
佛 羅倫斯有個在義大利其他地方比較不會看到的特色,是他們的市集,不像米蘭的假日市集時間固定且短暫(還很無趣),這市集每天都有出來,且從早上到傍晚長時 間的營業著。販售商品除了當地的紀念品以外,也充滿佛羅倫斯盛產的各種皮件,整個市集逛起來充滿皮革香氣,感覺也很有古裝片的場景感。
剛進市集沒多久就有個賣牛肚的攤位,吃起來調味方式是西式的香料味作法,如果想要的話還可以加購麵包包著吃,味道跟台灣的很不一樣,但是這相當美味。
在走一會就能看見聖母百花大教堂,這天是先在附近吃了飯才繼續探索城市~
在觀光景點附近時常有這種快餐店,各種餐點組合已經配好,點選後店家會視內容看是否需要加熱。
這次重新整理照片將景點獨立撰文的撰寫目標,就是這個聖母百花大教堂了!!!
聖母百花大教堂(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主教堂,始建於1296年,1436年最終完工。
大教堂有著十九世紀哥德復興風格的立面,其外部使用色調深淺不同的白、綠和粉紅多色的大理石塊所鋪砌而成,色彩斑爛而和諧。整個教堂建築群位於主座教堂廣場,由主教座堂、洗禮堂和喬托鐘樓構成。聖母百花大教堂是義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而其圓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磚造穹頂。
鐘塔高85米,最初於1334年由大畫家喬托設計並監工,因此俗稱「喬托鐘塔」。屬哥德式建築,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外牆以彩色大理石拼出幾何圖形,純淨優雅。
聖 母百花大教堂為「宗座聖殿」的建築,寬闊的中殿,中間是正方形的開間跨,兩側連續的走廊環繞著整個空間。基本的方形在這些規則連續的走廊裡被一再重覆,十 字的交叉部位,十字的側翼以及聖壇,每個方形都由四個小方形組成,而中殿則包含了四個這樣的大方形。
它的形狀是個在交叉處上方為一個穹頂的拉丁十字;而擱 在墩柱的尖肋拱頂把中殿和側廊分開。大教堂的尺度非常巨大:長153公尺,寬38公;中殿的十字交叉通道為90公尺寬,側拱的高度有23公尺高,其圓頂更 達114.5公尺高。
主教座堂於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發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斷。1367年由全民投票決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點上建造直徑43.7公尺,高52公尺的八 角形圓頂。在建造拱頂時,沒有採用當時流行的「拱鷹架」圓拱木架,而是採用了新穎的「魚刺式」的建造方式,從下往上逐次砌成。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聖彼得大教 堂也建了一座類似的大圓頂,卻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
正面入口處的華麗程度又遠比側邊高很多~
佛羅倫斯的警察服裝跟義大利其他地區相比,有點不好看過了頭…
細看果然很多花,但若沒這些聖人雕塑,幾何圖形與花案也很有伊斯蘭的氛圍。
正門對面則有聖約翰洗禮堂(也譯:聖若望洗禮堂)~!
聖 約翰洗禮堂(義語: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位於主教座堂西邊數米,7世紀即已建成,11世紀改建成現在的模樣,是佛羅倫斯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其建築造型模仿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的洗禮堂,為正八稜柱,正西側加建有高度略低的附屬用房,風格屬於羅曼式。
洗禮堂在正南、正北和正東三面留有出入口,其餘五面封閉,入口均設有以青銅鑲板裝飾的大門,其中東側大門的浮雕鑲板全部鍍金,洗禮堂三扇銅門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其中二扇為吉貝爾蒂(Ghiberti)所作,被米開朗基羅讚為「天國之門」。
但丁等許多文藝復興領袖,和美第奇家族成員,均在此受洗,直到19世紀末,所有佛羅倫斯天主教徒均在此受洗。
聖母百花大教堂最重點的部分就是圓頂了!
圓頂經過一輪競賽,最後由建築師Neri di Fioravante以摒棄使用傳統的哥德式飛扶壁的設計模型當選。
圓頂沒有外部的飛扶壁,其全部重量是由放在圓頂基部八角形上的肋骨所支撐,簡化了整個結構,因此它比任何圓頂建築物建得更高和更寬。在1367年,這個新的建築結構法首次出現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標誌著中世紀哥德式風格的突破與典型的羅馬式圓頂的重現。
(對玩過刺客教條2的人來說,這座教堂的結構應該可以很了解XD)
然而,這項設計總是無法完成穹頂建造,設計師和他的繼任者都沒有解決這一難題,此後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多次嘗試均以倒塌收場,甚至有人斷言這個穹頂永遠也無法建造起來。最後,Filippo Brunelleschi沒有試圖重現萬神殿,而是發明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工藝:他將哥德式建築的尖拱和肋架券技術應用到穹頂之上,把殻體結構改為框架結構。
直到1418年只剩下穹頂還沒有開工,這個穹頂比羅馬萬神殿的穹頂還要大,而且自萬神殿以來再沒有建過更大的穹頂了,沒人知道該如何建造出設計中的穹頂。由於當時的佛羅倫斯已禁止使用扶壁,所以不知道這麼大的穹頂怎麼能造出,所使用的灰泥需要幾天的時間才會凝固,最後是在1436~1450年由Filippo Brunelleschi建造。
他採用以砂岩和大理石製成的雙殼設計,包圍著圓頂的內外層;另外由於磚的重量比石頭輕和更容易成形,於是他把傳統的石材換成了磚材,穹頂的建造使用了400多萬塊磚(於是和萬神殿的模樣差別很大),為了將建築材料運送到高處,他也發明了一種起重機。同 時,他將一組四條石鏈和鐵鏈圍成桶圈狀,然後成水平線把它們嵌進圓頂內部:頂部和底部各有一條,而其餘兩條分別平均地放置於它們之間。在第一和第二條石鏈 之間則放置第五條木造的鏈條。基於圓頂呈八角形而不是圓形,因此一條簡單的鏈條便可將全部的壓力施加在八個角上,就像用桶箍擠壓著圓頂,解決了圓頂向外分 散的問題。
因此上穹頂參觀總是大排長龍,我們便趁著在佛羅倫斯的其中一天一大早前往,當使尚未有旅行團前來,因此很快就能上樓~
可惜當天教堂有其他用途,不能在內部參觀,只好直接攻頂,而且樓梯相當不好爬…OTZ
大穹頂內部為16世紀佛羅倫薩畫家、米開朗基羅的學生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所繪巨幅濕壁畫《最後的審判》附帶一提,文藝復興一詞的首次提出,便是在他著名的美術史著作《藝園名人傳》中。
最下層是表情猙獰的惡魔,上層則是天國的天使,中間則是人間。
中間的透光處真的會聯想起羅馬萬神殿呢~!
接著再爬上頂端眺望佛羅倫斯,對玩過刺客教條2的人來說,俯瞰這城市模樣應該不會太陌生,因為遊戲真的太考究了~
從這裡也能清楚看見教堂重要建築之一的喬托鐘樓(campanile de Giotto),一樣是可以登上參觀的,但我們覺得都已經爬上圓頂了,就沒要再上鐘樓~
上樓難,下樓更難…
尤其我有些懼高症…
參觀動線安排是上樓時會經過一次穹頂壁畫,下樓時會從另一個方向再次經過,可以從不同方向欣賞畫作。
從這角度也可以更清楚的看見地獄中惡魔的猙獰恐怖…
這個參觀區域離壁畫非常近,甚至真的觸手可及,然而大家的素養都不錯,沒看到人真的伸手去觸摸,頂多墊腳欣賞畫作筆觸。
當我們參觀完畢走出教堂時,外頭已經大排長龍了…
明明才早上九點多啊……
所以建議如果是自由行,真的要盡量早起,早上8點就可以先來參觀,參觀完再吃早餐也不遲~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