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聞名的 雲岡石窟 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郊的武周山南麓,是山西旅遊必去景點之一,始建於北魏文成帝(460年),綿延 1 公里依山開鑿,存有石雕造像 51000 餘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四大石窟的另一名單,是雲岡石窟、敦煌石窟、龍門石窟和重慶的大足石刻,無論是哪一種名單,雲岡石窟 的地位都無法被動搖。
山西大同最主要的景點有兩個,一個是千年石刻藝術 – 雲岡石窟,另一個則是千年古剎 – 懸空寺。
兩個景點都在市郊,從大同火車站就有巴士能到達,網上也有許多一日遊行程直接將這兩大景點走完,因此進入大同古城住宿的遊客比例不高,明明古城裡人少少的,這兩處卻能見到滿滿人潮。
▼ 曇曜法師:北魏名僧,雲岡石窟開鑿的主持者。
可能是為了避免旺季時人潮通通擠在一塊,雲岡石窟的驗票口離石窟有很長一段距離。
途中建了些不至於讓人覺得無聊的建築,參佛的這條禮佛大道就挺壯觀的~
兩側以六牙白象馱佛塔柱裝飾,六牙白象是釋迦摩尼的坐騎,六根象牙代表的是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
禮佛浮雕小廣場上的弧形帝後禮佛浮雕牆,中間菩提樹造型的銅塑又被稱作「搖錢樹」,吸引許多遊客拍照合影…
佛教「聖樹」的菩提樹,跟搖錢樹的「招財」,總覺得好像有點矛盾?!
再繼續向前進,走上一座橋,橋下湖水中有許多的鴨子 🦆。
活生生的鴨,以及黃色小鴨… 🐤🐤🐤🐤🐤
湖心有間叫做「靈岩寺」的寺廟,靈岩寺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
穿過山門的第一院落,正中間是靈岩寺標誌性建築,仿北魏風格的浮屠塔,雖是仿古建築,仍能作為參考欣賞。
穿過靈岩寺後,看見「比丘尼曇媚造像題記」就代表即將抵達石窟群!
▼ 比丘尼曇媚造像題記 – 大意是,佛的法力無邊,像一面明鏡,照耀、沐浴著十方萬物,雕造佛像可使後人受其澤潤。
從這裡就正式進入石窟群景區,門上「入佛知見」四個字頗有深意,遊客只能進去見佛,領悟其中意味。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城西 16 公里的武州山,北魏舊稱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靈岩寺,石窟倚山開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鑿石開山 , 因岩結構 , 真容巨壯 , 世法所稀 , 山堂水殿 , 煙寺相望」,這是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對當時石窟盛景的描述。
據統計,雲岡石窟現存洞窟 53 個,主要洞窟45座, 1000 多個佛龕,石雕造像 5.1 萬餘尊,石窟規模宏大,造像內容豐富,雕刻藝術精湛。
從北魏文成帝開始,到孝文帝遷都,數十年間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的開鑿,這是一座石窟藝術的寶庫,集中原文化、印度文化為一體,並以王室的面貌,將人與神融為一體來雕刻佛像。
根據石窟形制、造像內容、樣式發展變化,雲岡石窟一般被分為三期:
- 曇曜五窟是雲岡石窟最早開鑿的洞窟。
- 孝文帝遷洛以前是北魏最興盛的時期,也是漢化改革時期,即雲岡中期。
- 雲岡石窟晚期以中小窟居多,雕塑藝術已成熟。
終於抵達了石窟群!
中央雕出方形塔柱,四壁佛像大多風化剝蝕。
大多數的石窟暴露在戶外,因此風化非常嚴重。
幸好最重要的幾座大型石窟比較深,在清朝時期也已經被保護起來,所以完整度有很大的差別。
一千五百多年前開鑿時,運輸用的馬車所留下的車輪痕跡至今仍然清晰可見~
地上的車軌是舊的,馬車則是為了示意而放置在此。
一開始的這一區,大多都風化得相當徹底,如果是跟團走雲岡石窟,導遊有機率不會停下腳步。
往大型石窟的區域間,有道帶門檻的門,這道門只許單向通行,自由行的旅客在跨過去之前可得三思。
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壁高約 25 公尺,窟分前後室,傳為曇曜譯經樓。
這些可不是現成的山洞拿來使用,每窟都是慢慢開鑿進來,石刻也都是原先就在山裡的土石所鑿成。
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後室刻有面貌圓潤的三尊精細造像,本尊坐佛高約 10 公尺,兩菩薩立像各高 6.2 公尺。
雕塑後方還有空間,只是不開放民眾進入~
此窟原為大型塔廟窟設計,在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開鑿,因工程浩大,北魏時期並未完工。
後室目前所看到的雕一佛二菩薩像,兩頰腴潤、體態豐滿、衣紋自然流暢,從雕造手法被判斷為隋唐時期補雕的作品。
接著是一組雙窟,分前後室,後室坐像高 17 公尺,是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
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這棟建築是清初順治八年 (1651年) 重建的,也算得上古蹟,具保護石窟、防止風化之用。
後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即過去、現在、未來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
主尊釋迦牟尼高 17 公尺,是雲岡石窟中最高的一尊造像!
因為位置比較深,外頭又有建築保護,顏料的色彩保存的比較好,但山體本身有滲水進來,所以部分顏色看起來不太對勁。
接下來的這一石窟也非常精采!
這一窟是雲岡石窟雕刻中,設計最精細,雕刻最華麗,內容最豐富,造像最多的精華洞窟。
15 公尺高的中心塔柱分上下兩層~
上層是氣宇軒昂的四面佛,四角各雕立體方形九層塔,每層三龕三佛,層層出簷。
下層四面開出大型雙重佛像龕,龕龕不同。
洞窟四壁雕滿佛龕造像和裝飾紋樣,完全沒有任何一點留白。
窟的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塔柱,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
四壁滿雕佛龕、佛像,尤其拱門兩側線條優美的浮雕,宏偉富麗的牆面描寫釋迦牟尼的佛傳故事,是雲岡石窟的代表之一。
誠實告訴大家,其實部分石窟是不允許拍照的,因為這些石刻怕被閃光燈照到。
大部分的保全人員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拍照前請先確認閃光燈是否有關!
別逼保全人員態度強硬的實施攝影管制,全場的人都會恨死沒公德心的害群之馬喲!
似乎雲岡石窟隨時都有石窟在維修中,無法參觀所有的大型石窟實在很可惜…
尤其雲岡三段時期中,最早期作品「曇耀五窟」沒參觀到~~
最後這邊是雲岡石窟最著名的區域!
這是第 20 窟,是雲岡最著名的露天大佛,窟前山崖據說在遼代以前就已經崩塌了,使坐佛暴露在外,成為雲岡最常出現在明信片上的一景。
據傳,祂是依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的形象來雕刻的,似位閱盡滄桑的長者,在陽光下俯視人間。
因為成了露天雕像,所以雖然不是雲岡最大尊佛像,卻顯得格外高大,沒特別介紹的話還真的會有這尊最大的錯覺。
微微前傾的身軀和棱角分明的嘴角,細細的彎眉和微啟的雙目,很有慈祥為懷的氣度,讓許多遊客在佛前參拜求平安。
這也是雲岡景區中,唯一有放香爐在佛像前方的一窟。
露天大佛右邊的佛像是雲岡的第二大尊佛像,窟外東西鑿出兩個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此窟我個人覺得比較特別的,是佛像與人的距離特別近!
防護欄似乎有點相信參觀者的道德良知,拱門兩旁的雕刻,只要有心就能伸手觸碰到耶~
欣賞得差不多之後,就從另一條路往返回靈岩寺一帶。
出口附近有條仿古老街,有販售山西土產及一些小點,沒有打算進到大同市區的遊客可以在此購物。
價格是否會坑殺觀光客,這方面我不清楚,因為我們在大同市區住了兩晚,之後去了平遙古鎮,就沒在這買東西。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