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眾多美術館、博物館當中,這間橘園算是我們比較早前往參觀的一間,地點易達性相當高,橘園美術館就位於巴黎著名的杜樂麗花園內一角,從協和廣場走入花園,不難找到這棟曾經是溫室,於二十世紀初改建的美術館。
從這個門走入,就進了著名的杜樂麗花園,這個花園也滿其特的…都沒看到花
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是巴黎一座對外開放的庭園,位於羅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是1564年由王后瑪麗·德·麥第奇為了興建杜樂麗宮所設計的,她從佛羅倫斯僱用園林設計師來設計一座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庭園,並有噴水池、迷宮與一座用動植物彩陶來裝飾的石窟。
或許是因為經過多朝的維修改建,現在的模樣我看不出佛羅倫斯的影子,就連花都不知道在哪裡= =
稍微在樹陰下行走一會兒,就能看見花園中的這座溫室囉!
法國史上許多統治者據說都非常喜愛這座花園,而拿破崙之侄路易•拿破崙(拿破崙三世)為了迎接來訪的西班牙王妃,在杜樂麗花園裡建造了栽培橘子和檸檬的溫室,據說當時處處充滿著清爽的南國水果芳香,因此被稱為「橘園」,也就是現在這棟美術館。
以一個溫是來說,真得有點太過雄偉了些XD
一樓的印象派巨作-莫內睡蓮作品是橘園美術館的招牌展示品,另外還有印象派末期到二次大戰左右,如塞尚、雷諾瓦、畢卡索、馬諦斯等人的作品展出。
莫內在晚年時,夢想要把睡蓮畫滿整個房間,為了協助這位畫家實現夢想,橘園美術館將內部改裝以配合莫內作畫,而莫內直到去世前一直都在埋首創作,1927年,《睡蓮》系列作公開展出,但當時的橘園美術館常設展室除了《睡蓮》以外並無其他作品。
莫內睡蓮的展間可不只一間,每一幅的大小都很驚人,親眼見過,才知道自己看到的那些複製品,都只是那麼小的一個截圖…
《睡蓮》系列作品源自吉維尼花園,不僅是這些睡蓮,著名日本橋也是出自這座花園。
莫內在中年後定居吉維尼,將他對藝術、家人與土地的熱愛投入於此,親自打造心目中的理想花園。他在園中遍植花草,在水池上搭建日式拱橋、種滿睡蓮,日復一日,莫內在花園中看著水面倒影、陽光反射與輕風吹拂的千變萬化,「突然間,我在池塘中發現了如夢似幻的美景,我拿起我的調色盤,自此之後,我再也沒辦法去畫別的東西了。」
莫內醉心於花園之中,持續不斷以睡蓮、日本橋、垂柳、紫藤等景色為主題創作,同一主題即使一再重畫,也因四季、晨昏、晴雨、霜雪變化而風情萬千,以繪畫留住記憶中最美的睡蓮與水池風景,成為他晚年最重要的創作主軸,也使莫內花園成為永恆的經典。
來到橘園美術館,嚮往這巨作已久的媽媽一直有個希望,想要能夠花多一點時間,以各個角度坐在畫布前,與之來場穿越時空阻礙的交流,於是我們就花了很長的時間,遠觀其景,近觀筆觸及蘊含其中的豐富感情。
過了好一陣子,才起身慢慢欣賞其他展間的作品,也看見了好多好多從小學藝術史等課程在書上看過的作品,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這麼跑到巴黎來旅遊,看書時也未曾想過能親眼看見真跡,心中的感動難以形容。
這些圓潤女體繪畫,一看就知道出自雷諾瓦!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是一位著名的法國畫家,也是印象派發展史上的領導人物之一,對於女性形體的描繪特別著名。
印象派風格的雷諾瓦以人物畫出名,之中又以畫甜美、悠閒的氣氛還有豐滿、明亮的臉和手最為經典,他的畫作中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如母親或是年長姐姐般的笑容並認為繪畫是要帶給觀者愉悅,讓繪畫掛置的環境充滿了畫家想要的感覺。
Paul Guillaume的作品,雖然這幅我有些許印象,但實在沒太多…
建築內部有些地方和台北大直的實踐大學有些相似
離開後,再從花園內部觀看協和廣場…
接著慢慢走向香榭麗舍大道,準備前往位在凱旋門附近的餐廳與姐姐會合,發現這個陣仗…一看就是有名人要來!!
就稍微看了一會兒~
原來是獨行俠電影的活動,果然聚集了這樣的人潮,就是有大咖到場XD
民眾的眼神超級閃亮亮,將愛慕表現得一覽無遺!
其他法國推薦文章: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