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斯德望堂(Saint-Étienne-du-Mont)是法國巴黎第五區的一座天主教堂,位於聖女日南斐法山(陸譯),內有巴黎的主保聖人Sainte Genevieve的聖骨匣,布萊士·帕斯卡、讓·拉辛和讓-保爾·馬拉也安葬於此。由於這間教堂就位在巴黎萬神殿(又有萬神廟、先賢祠…等稱呼),前來萬神殿肯定會看見巷子後頭的這棟美麗建築,我們也是因為這原因才晃近了這間教堂~
這天,我們在左岸散步,等著傍晚要到塞納河邊登船,慢慢往萬神殿走,卻先被一旁的這間教堂給吸引。
這座教堂還有另一個翻譯名稱,很明顯是音譯的,叫做「聖艾提安杜蒙教堂」,至於另一個「聖斯德望堂」的由來我就不大明瞭了…
一走近教堂便為雕刻感到驚嘆,雖不及巴黎聖母院,但這網路上中文資料筆數不多,也是許多旅遊書的遺珠,這樣的教堂擁有這樣的華美外觀也很不得了了!
Sainte Geneviève 是法國巴黎的主保聖人,她約於422年生於法國的巴黎西郊的南戴爾,約502年卒於巴黎。兒時就已經決定終身過貞節的生活,而且把時間都用到祈禱和沉思上,父母過世後來到巴黎,照顧貧窮及生病的人們。
傳說在「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率軍逼近巴黎時,她動員巴黎的女人們都來祈禱;男人們都來保衛城市。男人們不相信她,而女人們則真的和她一起進行祈禱,結果阿提拉果真如她的預言般,轉而攻打奧爾良地區,使巴黎因而毫髮無傷。傳說她還對當時的法蘭西國王克洛維一世(約466-511)的皈依做出了貢獻,使法蘭克帝國天主教化。
逝世後被安葬在巴黎的使徒教堂(法語:Abbaye Sainte-Geneviève de Paris),這座教堂在12世紀時被重修,由於聖女Sainte Geneviève 把基督教教理傳授給了法蘭西國王,形成了和法國皇室的特殊關係,這座教堂又於18世紀,在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五的赦令下又一次得以大規模新建。網路資料中表示,這座教堂在在法國大革命後,被改名為先賢祠,成為安葬並紀念法國著名人物的祠堂,也就是一旁的巴黎萬神殿。
不幸的是,1793年,聖女Sainte Geneviève 的遺骸在法國大革命中被公開燒毀了,並丟棄至塞納河中,只被尋回部份遺骸,如今她的聖骨匣改放在這聖斯德望堂中。
這座教堂,以觀光參訪的角度而言,最重點的不見得是歷史,也可能是因為這座教堂,據說是巴黎市區內唯一一座擁有「聖壇屏」的教堂。
蜿蜒而上的優雅螺旋梯,也是教堂中較為鮮見的設計。
看見一些人介紹說,這座教堂結合了文藝復興及哥德式風格而成,頓時困惑不已…
從外觀的尖、高以及扶壁等特徵來看,這座教堂確實有著哥德式建築的特色,但文藝復興建築特色的其中一點,正是反對哥德式建築特徵,認為尖、高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甚至「哥德式」這一名詞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針對這種建築而出現的貶義形容詞。
仔細回顧照片後,認為,其實這座教堂的風格還是比較偏像哥德式的,畢竟哥德式建築風格原本就是起於法國,甚至也被稱做法國式。
之所以認為依舊是哥德式,是由於文藝復興的特徵是回歸古希臘、羅馬時期建築特徵,而這座教堂的尖拱門、肋狀拱柱、玻璃花窗等皆是哥德式建築的重要特徵。
很可惜,或許式進行整修吧?這天安置石棺及聖骨的區域被圍了起來…QQ
這位太太和我一樣,喜歡在教堂中靜坐呢
沿著高聳的柱子往上看去,便可看見所謂的肋狀拱柱,以及滿滿的玻璃花窗~
除了一般較為常見的聖經故事彩繪,這間教堂更有聖女Sainte Geneviève 生平故事的彩繪,至於這臉部被挖去的,是否是聖女Sainte Geneviève ?身為一個一般觀光客,我也無以了解…(攤手
等倒轉身準備離去時,才看見入口上方的管風琴,又是個華麗醉人的文物啊!
這座教堂雖然名氣不比巴黎許多教堂,但美麗程度,我個人是不覺得有比其他教堂遜色多少,值得在參觀萬神殿的行程中,再花點額外時間來欣賞這免費入場的教堂。
其他法國推薦文章: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