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近期越來越多人反映過往文章圖片失連之問題,決定挖出當年拙劣之照,改上傳至其他平台,並重新細細寫過OTZ
本文延伸自以下兩篇圖片時死時活之文…
抵達羅馬後,儘管我們到達時間比預期早許多,我們那親切的房東不辭辛勞的迅速趕到,並讓我們先進入房子洗塵,他到附近喝咖啡吃早餐一會兒後,才來正式介紹房子等等。房東在各個國際知名品牌工作過,這間房子不但充滿特色,也有許多他自世界各地帶回的紀念品,甚至也有上百年的骨董,特別喜歡這客廳~
他還有相當特別版本的黃色小鴨XDDD
出了房子後,才真正注意到這房子的地點非常好,就位於羅馬市中心的花果市場附近,隨意散步的過程中,也能看見許多遺跡、景點。
尤其我們搭公車就都得走到外面這大馬路邊,就會忍不住緊盯著這未知的古老遺跡。
某天靠近點看,才發現這根本已經是貓咪住宅了!!
雖然散發著一股難聞氣味,卻還是忍不住多看幾眼,貓真的是太可愛了!!!!
一路上,也經過許多有意思的鋪子,尤其這些圍裙上的圖案,也買了些回台灣送人,可惜最有趣的幾個都比較裸露,不大敢貼XD
(提示:維納斯的誕生、大衛像,以及大衛像那邊XXL拉長等圖案)
一路上也有許多馬車~
終於,沒走多久,就遇上萬神殿了!!!其實這也完全是意料之外的相遇,沒想到與住處這麼近~
萬神殿(Pantheon)中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供奉羅馬全部的神,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並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被米開朗基羅讚歎為「天使的設計」。
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後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
現今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築是哈德良所重建,為43.4米高的圓形堂,其內仍供奉羅馬的所有神袛,並在新廟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樣,意即「呂奇烏斯的兒子、三度執政官瑪爾庫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廟」。這段文字讓人們誤以為柱廊是阿格里巴時期遺留下來的,直到1892年人們才發現柱廊所有的磚頭印記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證實整幢建築其實都是哈德良時期修建的。
公元609年萬神殿被贈予教皇,隨即改為天主教堂,將多尊聖骸保存於內,因此沒有被視為異教建築而毀滅。
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了,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泄下,而底下經特殊設計也不會有雨後積水的問題發生。
另有一個玄機,每到春分這一天的正午12點,光線就會投照進神殿內,一路穿越正門,照亮正門前的廊柱,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日晷,羅馬皇帝會特意選在春分這天,在陽光照射下,走進神殿內部。
穹頂內部還做了五層凹格,凹格的面積逐層縮小,但是數量相同,因此更加襯托出穹頂的巨大,並給人以一種向上的感覺,可是不知為何,我找不到資料夾中該要有的頂端照片…
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圖案,並在中間稍稍突起,這樣當人站在廟宇中間向四周看去時,地面上的格子圖案會變形,進一步給人造成一種大空間的錯覺。
萬神廟整幢建築都用混凝土澆灌而成,但是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依然是一個奇蹟。
後來得知,古羅馬人當時使用的混凝土是來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建造穹頂時,將比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後逐漸選用比較輕的骨料向上,到頂部時只使用浮石混雜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頂的厚度也逐漸削薄,從穹頂根部的5.9米一直減少到頂部的僅1.5米。
由於萬神殿後來成為聖母及殉道者教堂,所以過往的神像估計已經不見了?現在看見的,都是很有天主教味道的雕塑、畫等,感覺相當可惜,很想看看是否真有小說「豔后的女兒」中描述的羅馬神像。
萬神廟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公墓,這裡埋葬的除了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外,還包括了義大利著名的藝術家拉斐爾和阿尼巴爾·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等人。
外觀的正面看起來完整性相當高,不過,到了側邊及後面就很不一樣了…
由於跟住處時在很近,回住處的路上,也時常會經過,晚上的萬神殿也相當漂亮~!
某一日晚上就在一旁的餐廳用餐,一旁不只有屹立千年的萬神殿可以欣賞,也有街頭藝人演奏樂曲,感覺非常的好,只是東西貴了點XD”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