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台北閩式古宅《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遊記】台北閩式古宅《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景點 活動

林安泰古厝,又名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原名安泰厝。

 

清乾隆19年(西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率家人東渡來臺,其四子因善於經商,在艋舺開設「榮泰行」,在累積財富後,於現今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蓋大厝,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西元1783-1785年),清道光2至3年(西元1822-1823年)其餘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為紀念家鄉,遂取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泰」,將宅第定名為「安泰厝」,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因曾移遷改建而未列入古蹟,但是仍為台灣閩式古宅的代表作。

 

林安泰古厝距今約200多年,是棟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民國67年因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面臨拆除命運,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方得以移至現址而保存下來。民國89年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對外開放參觀,民國98年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活動成為展館並擴建庭園,民國100年繼續以「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身分開放參觀。

 

P8140028

 

我個人是不太喜歡花博公園的,不過我只認得穿越公園的這條路線…OTZ

P8140030

 

穿越公園後,就能看見馬路對面的林安泰古厝了!

P8140036

 

林安泰古厝1986年自四維路拆遷重組于濱江公園,因而脫離了原有的地理風水環境,昔日古厝分金線正前方原以蟾蜍山巒頭作為「風水案山」,前有案山,左右有青龍、白虎護砂圍蔽,半月水池前為平坦的藏風聚氣「明堂」。

 

 

現在民俗文物館所打造的閩式庭園為試圖再現古厝的風水地景,於正前方形塑象徵案山巒頭的假山,明堂左右以微凸草坡包被中央明堂腹地,以象徵性方式呈現。

P8140038

P8140039

 

我個人其實是很不喜歡當初為了花博而增建的這個庭院,尤其是建築正前方的這個「月眉池」,原本沒打造時,房舍與週遭顯得十分自然諧和,很像真的到了有古厝的鄉下,現在這庭院怎麼看都不是太自然。

 

P8140202

 

這月眉池是中國風水聚寶收納的範例品,具有防禦、防火、供水、降溫等功能,不過我還是覺得水池邊那一根根的突起物很礙眼…

P8140196

P8140041

 

庭院滿大的,不過草坡地的起伏實在不明顯啊~!!

P8140043

 

P8140195

 

古厝外埕鋪有紅普石,是當時中國大陸商船來臺,為避免船身不穩,置於船底之壓艙石,它的優點是不長青苔、防滑。大門的門枕石、門墩與門臼,均由整塊石材雕成,各門設暗鎖。

P8140173

 

古厝的屋脊結構,採一條龍的單脊作法,屋脊燕尾曲線顯得柔和。

P8140172

 

凹壽三川門雕飾為內凹三門式結構,兩側有壽桃圖像的對聯框;門牆的左上方刻有花瓶、水果、煉丹爐等;右上方刻有官印、令旗、盔甲等,以代表文武雙全。屋簷下雕有飛鳳雀替、垂花吊筒、古琴和夔龍等吉祥象徵。

P8140176 P8140178

 

一進門就看見整個建築的小模型surprise

P8140179

 

位在主軸線的第二進的這間就是正廳啦!正廳為供奉祖先與神明牌位,以及接待賓客的地方,同時是家族年節祭祀與婚喪喜慶的空間,其空間配置地位最尊。

PB140106

 

P8140186

 

廚房

P8140189

 

因為不喜歡在陰暗的古厝中待著,一下子就又回到庭院了~

P8140045

 

P8140044

P8140046

P8140047

 

這些雲牆和建築這一面的牆壁,油漆實在是塗的太白了點,看起來非常不古…

P8140050

P8140168

 

P8140049

 

接著再走到另一區~

PB140094

 

這幾個分別是雨前樓、隨月閣、及映月大池,看起來也都新新的,右手邊那假山上的涼亭就更不用說了,底下假山的造型真的是有點讓人傻眼的假度。

PB140096

PB140097

PB140098

PB140101

PB140102

 

慢慢散個步,一下也到了太陽準備西下的時間,對這園區沒太多留戀,更沒勇氣在天黑後繼續待在古厝邊,因而隨著太陽的腳步離開~

PB140104

 

雖然現在的古厝園區感覺不是太古,為了花博而新建的部分顯得太新,在觀賞上不是太理想,但若是要做為攝影背景倒是個不錯選擇。

PB140107

P8140203

 

大大茶樓網路店:【試吃】在家港點新選擇《大大茶樓網路店》

你也許會喜歡

無留言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